繼 6/3 日運送鯨鯊之後,前天 6/12 UPS 又再空運魚到美國的喬治亞州水族館 (Georgia Aquarium)。不過,這次有十萬尾哦!依據自由時報的報導,計有兩尾波口鱟頭鱝、一尾龍紋吉他鱝、四尾龍王鮋、八萬八百多尾黃金鰺、一萬多尾牛港鰺、一萬多尾蝙蝠魚,以及一尾重達一百公斤的龍膽石斑等七種魚類,共十萬一千條。
這次不少報紙媒體都有報導,可以用 Google 查到。不過,由於這些魚的名稱不常見,大部份的報導都把其中的「鱝」寫成「魟」,目前看來只有自由時報有細心考證,甚至文章中內嵌造字來解決這些「罕見字」。當然,用 unicode 的話就沒有這些問題了,如本文。
依據教育部的電子字典
- 鱟 (ㄏㄡˋ)
-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劍尾目。體分頭胸部、腹部和尾劍三部分。頭胸部呈馬蹄形,為深棕青色,背部隆起。背甲後方兩側向後突出,其腹面每邊各有六枚刺。有一對複眼和中單眼一個。尾柄尖細,呈細長的三角形。口周圍有五對步足。腹部具有六對附肢,第一對為扁平的生殖蓋板,生殖孔開口於內面,其餘五對附肢形成腮。春夏季在沙灘上繁殖。鱟於古生代即已出現,與蠍、蜘蛛和已滅絕的三葉蟲近緣,是一類活化石。
- 鱝 (ㄈㄣˋ)
- 魚,形如大荷葉,長尾,口在腹下,目在額上,無足無鱗,尾長有節螫人。
- 鮋 (ㄧㄡˊ)
- 動物名。硬首魚綱�目。體長,側扁。頭大,具硬棘,有毒性。背鰭、胸鰭鰭條常延長如絲狀。生殖多為卵胎生,一次可生產千條以上的幼苗。為分布在溫帶和熱帶近海海域的肉食性魚類,種類很多。
- 鰺 (ㄙㄠ)
- 原是「鱢」的異體字,是腥臭的意思。不過,這裡我認為電子字典該頁所列的《正字通》的解釋比較合適:「俗以為䱗鰷之䱗」。「䱗」(ㄘㄢ),白鰷別名。所以,上述的魚可能應該唸成「黃金ㄘㄢ」、「牛港ㄘㄢ」,而且最好寫成「䱗」。
- 魟 (ㄏㄨㄥ)
- 動物名。體扁平,略呈圓形或斜方形。尾細長,呈鞭狀,具尾刺,有毒。牙細小,尾鰭退化。棲息近海底層,主食無脊動物和小魚。分布在我國沿海。
印刷版的自由時報附有一張波口鱟頭鱝的圖片,但網路版的沒有。為了讓大家看看這些奇魚長得是什麼樣子,本想用網路查。只找到關於波口鱟頭鱝的圖片,是農委會漁業署出版品的《漁業推廣》第144期 (87.9)的第 33 張插圖。令人遺憾的是,中央研究院的「台灣魚類資料庫」似乎當機,一直有「找不到 SQL server」的問題。不管如何,看那圖片,就覺得它真的是很珍奇的魚。希望以後有機會能認識其他的魚。
在瀏覽教育部的電子字典時,發現「魚」部首的字好多。不記得在哪裡讀過,一個文化的膚淺或複雜,全看它與顏色有關的語彙有多少。中文古文裡與顏色有關的字的確有不少,如赭等「赤」部的許多字,是各種紅色;如靘等「青」部的許多字,是各種青色。現代中文只能用簡單的字彙描述顏色,不知是大家的文化變得膚淺了,還是現代科技產生了太多種顏色,讓人們詞窮了?看看印刷廠的色卡、油漆的顏色、衣服、汽車的型錄⋯就有這樣子的體會。回到「魚」部首的字這個話題,字有這麼多,不知我們的祖先是不是很愛給魚取名字,還是對魚觀察入微呢?也許是很愛吃魚吧。
[update]: (6/29/2005) 中央研究院的「台灣魚類資料庫」恢復正常後,找到了這些魚的資料:波口鱟頭鱝,龍紋吉他鱝,鮋科,鰺科,牛港鰺,蝙蝠魚 1,蝙蝠魚 2,蝙蝠魚 3,龍膽石斑。
K. T. Shao. Editor. 2005. Taiwan Fish Datebase. WWW Web electronic publication. http://fishdb.sinica.edu.tw, version (05/2005).
資料真是齊全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