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9, 2005

古董童玩—漫畫大王的贈品

大概是國小三、四年級的時候,家附近的小商店多了以前沒看過的商品:「漫畫大王」。有點類似後來在台灣流行的少年快報的漫畫雜誌,一期有多個故事同時連載;不過,份量少了很多,大小大概是三十二開左右、厚度大概只有一公分,除了封面是彩色以外,內頁是單色印刷。每一期都有動手做的贈品。整本以透明塑膠袋封裝,像掛衣服般的掛在商店門楣上。

所連載的漫畫都是從日本的翻譯來的,依稀記得有「超人力霸王」(即現在所稱的鹹蛋超人)、瓢蟲之歌 (描述五個孤兒兄弟姊妹的故事,牛家班?)、芭雷舞之星?有些後來還以郵政劃撥的方式郵購了單行本來看哩!(記得是華仁出版社) 這些漫畫很可惜後來在國中時,被媽媽以「長大了,送給表弟看」為由送出去了。

這幾天,在 oikos 論壇有人在討論用卡片猜數字、進而提到漫畫大王當年有類似的贈品。年初父母家搬家,我把一些我的舊東西帶回來,竟然在其中一個餅乾盒,發現了這傳說中的卡片!真的是「時空膠囊」啊!

這應該是某一期漫畫大王送的,主題是魔術道具。

道具一: 這就是論壇討論的焦點。玩法是請觀眾挑一個圖案,然後詢問哪些卡片上有該圖案,將之挑出。「魔術師」就能夠猜出來觀眾所選的圖案。我的一號卡片當年就有損毀,所以用圖畫紙複製一份。可以看出我幼時的筆觸。不過,那個骷髏頭應該是我替換的。原本的圖案我不記得了,不過,也是唯一出現在一號卡片的,所以,無損效果。要不是看了論壇,還真的會不記得怎麼使用這些卡片。訣竅是,在觀眾所挑出的卡片,把左下角的數字加起來,總和就是觀眾所選圖案的編號了。

道具二: 這是論壇的網友 Watt 所提的有打孔的卡片。也是因為當年就有損毀,所以用圖畫紙複製一份。上面畫的眼睛、骷髏頭,又是我自己加的手筆。可惜,記得另外還有要配合的未打孔的卡片,卻不在餅乾盒裡。所以,沒有線索告訴我當年這道具要怎麼玩。我好像記得,打孔卡片好像要旋轉。有個巧合的地方,那就是,道具一的方格間距,與這道具二的打孔間距符合。但是,我卻看不出來如何讓這兩個道具一起使用。另外,我在揣摩我當年幼小的心智,那些畫的眼睛,似乎是「達文西密碼」,都往左上角的方格瞄,似乎那格會告訴我答案。我只能回想這麼多了。也許,這個根本是另外從報紙副刊學來的,與漫畫大王贈品無關也說不定。

道具三: 這個我就完全不記得了。好像也是猜數字。圓盤上有 1, 5, 8, 2, 7 五個數字,分別在五種底色上:藍、桃紅、綠、橙、紅。長條卡的數字只有兩種底色:藍與紅,這四張條卡每張各缺一個數字,只有數字 5 是每張都有。是不是該還有第五張條卡?餅乾盒裡沒有。

另外還有騙人的樸克牌 (缺一張正常牌面的,可以放在最上層)、 以及可以把棉花球變走的一對紙杯 (我只記得它的效果是這樣,可是紙杯看不出神奇的地方,也忘記訣竅在哪裡)

這些東西頓時讓我重回幼年的快樂時光。嗯,時空膠囊。是不是現在再找個餅乾盒,裝些東西,給老年的我呢?

[update Feb 6, 2006] 這次過年回家整理東西,真的找到送這魔術道具的那本《漫畫大王》。下面是它的封面: 漫畫大王封面

當然,我迫不及待翻開它找尋那魔術道具的說明。第 101 頁如下: p.101

第 102 頁如下:
p.102

所以,那個有孔的紙片原來是叫做「暗號盤」,與猜數字無關。依據說明,是這樣子使用的:「將紙上星星記號向上,重疊暗號盤。在空格上寫上文句。將暗號盤向右轉,繼續接著上文寫下去。將空格上填上其他文字即成。讀暗號時,請猜暗號盤,按順序讀就可知道密語。」

其他的道具如「奇異數字盤」、「無底杯」的說明也讓我解開疑惑了。當然,本文的主角「意志卡片」的玩法與原先的分析相同。

時空膠囊這個主意的確不錯,雖然這次這些東西當年不是故意留下來的。

Friday, October 07, 2005

台灣也有類似美國 NetFlix 的服務

很欣賞美國的 NetFlix。這裡有紀大偉寫的一篇介紹文 (原刊於自由時報副刊,後來也發表於其個人的 blog)。

住家附近沒有百視達之類的 DVD 出租店面;縱使有,要找到想看的電影,可能也會在店裡耗掉許多時間。NetFlix 的 queue 的概念就很棒。平時就把想看的電影,列在個人的 queue 裡面。NetFlix 依照你的 queue 裡的列表,挑出電影寄給你。你看完就寄回去。它收到後,再從 queue 裡面挑出新的寄來。如此週而復始。

雖然台灣的有線電視服務也包括了好幾個電影頻道,有時也有不錯的影片。但是,大部份的時候是遇到看過的,不然就是沒有好看的。

今天我在用 google 找尋一部幾天前在 HBO 看的電影《戰地有心人》(Charllotte Gray)的資料,意外看到一個類似 NetFlix 的經營模式,叫 iVideo,其暢看計畫,租片、選片、還片方式與 NetFlix 類似,唯一不同的是,片子不是寄到你家,而是你要到便利商店取片、還片。

有點想試試看。

順帶一提,Charlotte Gray 這部電影很好看哪!

Tuesday, August 16, 2005

Rosa and Tango

父母親家裡年初從鄰居那裡抱了一隻小狗來養,母的,名叫 Rosa。

dog_rosa.JPG
長得很快,年紀才八、九個月,已經很大了。不知牠屬於哪一種狗,應該是混種的吧。春天時,就從獸醫那裡得知 Rosa 有異位性皮膚炎,常常癢得汪汪叫。也不愛走動,我母親說牠有憂鬱症。

前陣子,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小黑貓,竟把 Rosa 當成貓咪媽媽,吃、睡在一起,甚至還湊到 Rosa 的肚子吸允奶頭。

cat_tango.JPG
Rosa 倒是不以為意,有接納小黑貓的意思。我母親說牠們是「相依為命」。說也奇怪,Rosa 的皮膚炎雖沒有好轉,不過,個性倒是走出憂鬱,願意走出狗窩趴趴走。我父親給這隻小黑貓取名叫 Tango。

週末帶家裡的小朋友們去看祖父母。我父親很高興的向他的孫子、孫女介紹這隻小黑貓新成員。我的兒子天真的問:「為什麼牠叫 Tango,而不是叫『探貓』呢?」待大家弄清楚他所謂的「探狗」、「探貓」之後,大家已經笑成一團了。

Tango 這個名字其實是有典故的。我幼小的時候,父母的日本友人送了一套日語兒歌的黑膠唱片。那時家裡有台小唱機,像個小的手提化妝箱。插上電線,放上唱片,就從裡面的小喇叭放出音樂來。我記得我常放那些日語兒歌來聽。至今,我還能哼唱其中的許多歌謠的旋律。雖然我已離家十幾年,家裡的舊房子常有白蟻蛀蟲肆虐,很幸運的,父母親仍把這些唱片保存得非常好。 在此特別把其中一張唱片的封套掃描成數位圖檔,給大家看看。其中就有一首歌,叫くろねこのタンゴ (黑貓的探戈舞)。以探戈的節拍,唱出一隻黑貓優雅的走路,好似跳探戈舞一般。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仍是一首很棒的兒歌,既能讓幼兒接觸探戈的曲調,又啟發想像力與觀察。 是的,我的父親就是想到這首歌,給那隻小黑貓取名叫 Tango。

現在,好想找到一台唱盤,把這些兒歌透過電腦,轉存成跟得上時代的 mp3 格式,好讓我的小朋友們,也能夠聆聽爸爸小時候的歌。

[update 9/28/2005] Tango 在 9/18/2005 中秋夜死掉了。原因不明。那天晚上還好好的,第二天就發現身子僵冷了。沒有明顯的外傷,雖然我們懷疑 Rosa 可能覬覦 Tango 前晚晚餐所分到的滷豬腳大骨,而與 Tango 有爭執打鬥。

Monday, August 15, 2005

好用的 Unihan Variant Dictionary 異體字查詢

從網友阿傑的網頁 RSS 以及 chinese-mac mailing list 得知,阿傑的最新力作「Unihan Variant Dictionary 異體字查詢」已經推出了。網頁的介紹說:

它其實就是個異體字字典,使用者可以輸入一個漢字來查到其他收錄於 Unicode 中的變體,但除此之外也能查詢到字義以及在各種東亞語言(包括中、粵、日、韓、越)中的發音。其實在 Mac OS X 內建的字元面板中也提供了類似的異體字查詢功能,不過 Unihan Variant Dictionary 在速度及方便性上有一些優勢,而且它支援系統的「服務」功能,因此使用者在使用其他應用程式時也可立即呼叫並查詢。目前它適用於 Mac OS X 10.2 以上。

詳情請看阿傑的網頁

以下是實際操作的例子:

  • 在任何一個應用程式中,如果遇到想要查詢的字,把它圈選起來,然後啟動系統的服務選項裡的 Unihan Variant Dictionary (或用快速鍵 command-shift-u)。在此,以「體」字為例。
  • 有三種畫面可以選擇:異體字列表、發音、字義解釋。
    1. 異體字列表。可以從這列表裡挑選出想要的異體字,拷貝貼入其他的應用程式中。如,文書處理、網路搜尋引擎。
    2. 除了有中文普通話的拼音、也有粵語、日語、韓語、越語等發音標示。
    3. 字義是以英語解釋,適合學習中文的人士使用。

Saturday, August 13, 2005

有意思的 Podcast 點子

讀到 hbrk55 的《Podcast 的應用》,裡面提到:

Podcast 最好用在有規律性的聲音發表。我一開始想到的 Podcast 的應用,是每週日的教會牧師講道,可以放在網站上,利用 iTune 更新,可以免掉影像檔費時費力的缺點,如 [MBCP] 培城國語浸信會 Podcast。我還想到,如果有一個學音樂的人,每天把練琴的內容錄音發表,也像是一種聲音的 blog。

真是不錯的點子。

Tuesday, July 19, 2005

華語 podcast 節目製作也需要 pod-safe 華語歌曲

在自製的節目裡不要放有版權的歌曲。所以,在唱片商沒有趕上時代之前 (修正它們那落伍的版權法),沒有必要放它們的歌曲,替它們打歌還惹上違法之罪。

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些新興、未簽約的樂團,取得它們的同意,在你的 podcast 節目裡打它們的歌,介紹它們的音樂。這個打歌的管道,比傳統的電台訪問更自由,更不用為了取得打歌的通告而委曲求全 (如參加低級的搞笑活動)。國外,已經有不少這樣子的新興樂團提供 pod-safe 歌曲,可以讓 podcast 節目製作人用在節目裡。甚至有專門讓有意提供 pod-safe 歌曲的樂團聚集的網站 1網站搜尋。當好的音樂遇到懂得欣賞的伯樂聽眾,樂團的唱片就可以直銷給聽眾,反而可以跳過唱片公司的一層剝削。

我想,國內的新興樂團與 podcast 節目製作人應該也有這樣子的相互需求。

Monday, July 18, 2005

提升車內 FM 發射器效能的撇步

我那十年車齡的代步車只有原配的音響設備:卡帶與收音機。要聽 iPod,沒有預算升級車上的音響 (有 AUX in 的、IceLink、或 Harman Kardon 套件);這車的卡帶的馬達太吵,不能用 cassette adaptor,所以只剩下使用 FM 發射器的選擇了。我之前買了 Global Link GF-88,雖然號稱是眾多發射器中效能最好的。不過,在行經有許多地下電台的市區時,iPod 的聲音仍會受到些許的干擾,就好像磁頭讀到髒的磁帶那樣的爛聲音。

原先以為該是認命存錢買新音響的時候了,直到遇到 Doc Searls 的這篇文章

[.....] which means that you'll need a strong signal from your little transmitter to compete, even if your transmitter is in the car and the interfering signal is coming from 30 miles away.
[.....]
because it lacks a good antenna. Rather than an external antenna, it uses the audio input cord, which is only a few inches long.
[.....]
Here's how:
Make the antenna longer by adding a headphone extention cord: female at one end and male at the other. Put it between your audio player (iPod, Archos or whatever) and your transmitter. Stretch it out. The signal increase is remarkable.
(文章裡也順便介紹電台電波訊號強度的知識,值得一讀)

該文的重點是,這些發射器的工作原理大部份是靠與 iPod 耳機孔連接的那段線做為發射的天線,可惜從電磁波天線的原理來看,太短了。解決之道就是加一段「耳機延長線」。

讀完該文後,我馬上到店裡買了一個有好幾公尺長的耳機延長線,把它接在 iPod 與 FM 發射器的連結線之間。然後把這麼長的線盡量伸展地鋪在踏腳墊底下的四周,一來把線隱藏,一來腳墊下的齒牙可以把線固定,使得這延長線有較長的「直線」形成。

測試結果:有效,而且很有效。這個不到新台幣一百元的 DIY,讓我忘卻了地下電台,實在是太值得了 。

註:此法不適用於 iTrip 或其他用到了非標準 3.5 mm 插頭的發射器。

註 2:本文原刊於 oikos 討論區

[update 7/26/2005]: 「...讓我忘卻了地下電台...」這句話說得太早了。日前車子經過地下電台功率超強的中壢地區,我的 iPod 的節目仍會受到一些干擾,以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滋滋」聲呈現,提醒我它的存在。不過,要是沒有這耳機延長線的加持,會是根本不能聽 iPod 的情況。我還是很肯定這 DIY 的做法。

Sunday, July 17, 2005

中文 Podcast 聯播網

這裡有中文 Podcast 聯播網 iPodTalks,是由石墨工坊的 Fred 發起的。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的中文 Podcast 節目的通告。我還因此發現一個國小老師的節目,叫做「小朋友暑假生活的安排」,真是有意思。

Wednesday, June 29, 2005

英語教育師資的供需失調

提到小朋友的教育,日前自由時報有篇關於英語教師甄選的報導 (6/27/2005):

九月起,國小英語就將由小五向下延伸到小三,教育部彙整估計各縣市合格英語師資不足約一千五百名,但有多位教師向本報投訴指出,各縣市六月公佈的國小英語教師甄選名額,全國不到兩百名⋯⋯
教育部還開放只要「經過縣市政府自行培訓檢核通過」即可,放任縣市以不具英語教學背景的現職教師或代課教師任教,或是隨意修讀學分課程就上陣教學,真正合格的專業英語師資卻有高達九十%以上,無法進學校任教。⋯⋯
台師大英語系教授施玉惠則憂慮地指出,國內專業英語師資過去就一直不足,九月又要全面延伸到小三,如果師資素質不夠好,只怕越早學反而會打壞基礎,未必對學生外語真有幫助,教育主管機關應該確實把關教師素質。⋯⋯
部分縣市坦承,儘管合格英語師資確實不足,但迫於今年根本沒有教師缺額的現實問題,無法甄選英語教師補強師資,只能以增修英語教學學分的現職教師或是代課老師任教,或是聘請臨時的教學支援人力、外籍教師上場,先力求不讓英語課「開天窗」,教學品質只能逐步加強。

對照兩個星期前的流浪教師遊行訴求,可見師資的供應與需求失去平衡;以及這星期的「全面開放雙語高中」的新聞,可以想像外籍教師的員額將供不應求。這廂供過於求,那廂供不應求,主管教育事務的教育部,是不是該好好規劃一下呢?

[update] (6/30/2005): chief 的 reflection 部落格有多篇精闢的討論。

紐約時報分析韓流對台灣的影響

從 Lance Knobel 的Davos Newbies 網站得知紐約時報的此一報導 (在網路上免費閱讀紐約時報可能需要註冊)。Lance 說:

[.....] Korea had become a powerful player in Asian popular culture.
[.....] Economists have long discussed how countries migrate up from domestic industries, to low-value export manufacturing, to high-value manufacturing. Making the leap to export of culture is probably the last step in the chain. It could well be more significant than having a Samsung flat-panel television.
【我的翻譯】韓國已經成為亞州流行文化的重要帶頭者⋯⋯經濟學者很早就已經討論了國家如何從本土產業升級到低附加價值的出口工業、到高附加價值的工業。鯉魚躍龍門般的跳入文化出口大概是這些蛻變的最後一環節。(文化出口) 會比製造出口三星牌的平面顯示電視機獲得更多更大的利益。

我非常認同他的觀點。雖然週遭許多認識、不認識的人常對韓國人以及韓國貨有成見;我自己兩年前買 KIA 的 Euro Carens 轎旅車時也被親朋好友數落;但不可否認的,韓國人的工業設計水準已經超越台灣,某些方面甚至超越日本了。三星 Samsung 的電器產品與手機,iRiver 的隨身聽,汽車 (現代 Huyndai起亞 KIA雙龍 SSang Yong)。由有甚者,在平面顯示器的下世代產品—OLED—,韓國大廠已經累積了許多重要技術,隨時可以拿出來取代液晶顯示,讓世界的平面顯示器產業整個大翻盤。

拿台灣剛剛播送完結篇的《台灣龍捲風》這個數百集的連續劇,與韓國的電視劇《商道》來做個比較,馬上判出高下。只見眾多劇迷在討論《商道》所帶來的啟示,以及它的後續週邊商品的熱賣;相反的,我相信大概沒有多少人會想去買《台灣龍捲風》的 DVD 來看。如同該篇紐約時報的報導,眾多的韓劇的流行,不僅帶動了韓國影藝娛樂業的蓬勃發展,甚至給韓國帶來了可觀的觀光收入:有不少韓劇的影迷到韓國遊覽韓劇裡的景點。由此可以看出,當她是文化輸出者時,其產品的附加價值是相乘的、豐厚的。 (當然,拿台灣最爛的電視劇與韓國最好的比,有欠公允。台灣還是有一些不錯的電視劇。)

更不用談韓國的線上電腦遊戲的已經發展的水準了。

那麼,我想要在這裡闡述的觀念是什麼呢?

韓國在 1998 年為了抗衡即將解禁的日本音樂、電視、戲劇的輸入,擔心自己的文化會被日本的擊潰,政府撥了大筆預算鼓勵文化工業的發展,以及文化工業相關的大學科系的設置。如今我們已經看到了那些措施已經開花結果。反觀台灣,電影工業已經奄奄一息,小朋友看的節目幾乎清一色是日本、美國的節目,電腦電器產品的工業設計仍處在老二、抄襲模仿的階段。是不是台灣的中小企業模式無法與韓國大企業模式競爭?還是我們的政府的眼光太近,做得不夠?我悲觀的認為,在這一代小朋友長大的十年內,台灣會落後韓國越來越遠。

我們能為我們的文化做些什麼呢?

找到了「嘉慶通寶」


antique_coins.jpg
Originally uploaded by Q3Q.

日前我家小朋友到外婆家玩時,在往菜園的路上撿到好幾串這樣子的舊錢幣。小朋友當然很興奮,因為找到了「寶藏」!

這些都是四個錢幣用細銅線綁成四角花瓣的形式。好像薄餅乾一樣的脆弱,好幾個在帶回來的過程中就碎了。生滿了黃橙色的「鐵鏽」。銅線本身倒是還沒有生「銅綠」。錢幣上面印的字分別是「順治通寶」,「嘉慶通寶」,以及「光緒通寶」。哇!我們是不是真的挖到了寶啊?

當晚夜深人靜,與孩子的媽一起端詳這些錢幣。年代不同的錢幣,可是厚薄、成色竟相同,而且材質是「鐵」,讓人不得不覺得這些是假錢幣。銅線的時間不長,應該是最近纏的。可是,為什麼會有人製作這樣子的假錢幣呢?

我和孩子的媽對看了一下,突然間覺得毛骨悚然:「會不會是給往生者的⋯」。趕快拍個照片做個紀錄,把它用紙包好,貼了個紅紙條,然後丟到垃圾桶裡去了。

第二天,小朋友沒有問起,大概已經忘了。

特誌於此。

Tuesday, June 28, 2005

新釋出的 iTunes 也可以收聽 podcast 了!

#oxchat 發表了《iTunes 4.9 與 Podcast》這篇文章,報導了圖文並茂的 podcast 節目收聽方式。謝謝分享新的 iTunes 的 podcast 功能。

依 oxchat 的示範,下載的節目都在一個 podcast 的 playlist 裡,像一個大雜燴,到時候數十個不同性質的節目混在一起,我自己不是很喜歡這種安排的方式。大概是 iPodder 用慣了,我比較喜歡每一個節目 (feed) 一個 playlist,找節目比較方便。

我想,短期內我還不會使用 iTunes 來取代 iPodder 程式

這個 yahoo mailling list 「podcaster」(經由 Scripting News 得知) 在討論如何透過 iTunes 發佈自己製作的節目。目前的結論是手續有點煩,要填不少的基本資料,想必 Apple 另外會有 podcast 製作程式近期會釋出,以彌補這部份的缺失。

[update] (6/30/2005) #oxchat 在更新中提到在給 iPod 升級更新後,多了一個 podcast 的選項;各節目以及它們的各集,都有階層式的結構。這樣看起來,應該好多了。

RSS 社區討論看來,大家對於 Apple 所添加的 RSS 延伸有點意見,對於節目訂閱清單不能拿出來換別的程式 (如 iPodder) 使用有綁架使用之嫌 (locked in the trunk),但是對於 Apple 把收聽 Podcast 節目的功能整合進入 iTunes 4.9,卻是很歡迎。因為在此之前,還是有很多人沒有聽說過 podcast;現在,他們可以嚐鮮了。不過,目前列在 iTunes Music Store 裡的 podcast 節目大部份是現有商業電台所推出的,如 ABC、ESPN 等;給大眾的印象是 time-shift 的廣播節目。反倒是 podcast 節目真正精隨的全民開講、草根性節目,目前還縮在一角。不過,等大家發現越來越多的全民節目後,這個現象應該會反轉過來。

可以參考這篇《什麼是 Podcast》

Wednesday, June 22, 2005

又一個台灣的 Podcast — 老地方冰果室出招啦!

又一個台灣的 Podcast,這次是 Mac 圈老字號的網站「老地方冰果室」推出的。第一砲是人物訪問。更令人興奮的是計畫每個星期都會推出一個節目!

Good Job!

(此消息是從 schee.info 那裡看來的)

(雖然我也有訂閱「老地方冰果室」的 RSS,可是不知怎麼的我竟錯過了這則新聞)

Tuesday, June 14, 2005

十萬尾奇魚坐飛機

繼 6/3 日運送鯨鯊之後,前天 6/12 UPS 又再空運魚到美國的喬治亞州水族館 (Georgia Aquarium)。不過,這次有十萬尾哦!依據自由時報的報導,計有兩尾波口鱟頭鱝、一尾龍紋吉他鱝、四尾龍王鮋、八萬八百多尾黃金鰺、一萬多尾牛港鰺、一萬多尾蝙蝠魚,以及一尾重達一百公斤的龍膽石斑等七種魚類,共十萬一千條。

這次不少報紙媒體都有報導,可以用 Google 查到。不過,由於這些魚的名稱不常見,大部份的報導都把其中的「鱝」寫成「魟」,目前看來只有自由時報有細心考證,甚至文章中內嵌造字來解決這些「罕見字」。當然,用 unicode 的話就沒有這些問題了,如本文。

依據教育部的電子字典

(ㄏㄡˋ)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劍尾目。體分頭胸部、腹部和尾劍三部分。頭胸部呈馬蹄形,為深棕青色,背部隆起。背甲後方兩側向後突出,其腹面每邊各有六枚刺。有一對複眼和中單眼一個。尾柄尖細,呈細長的三角形。口周圍有五對步足。腹部具有六對附肢,第一對為扁平的生殖蓋板,生殖孔開口於內面,其餘五對附肢形成腮。春夏季在沙灘上繁殖。鱟於古生代即已出現,與蠍、蜘蛛和已滅絕的三葉蟲近緣,是一類活化石。
(ㄈㄣˋ)
魚,形如大荷葉,長尾,口在腹下,目在額上,無足無鱗,尾長有節螫人。
(ㄧㄡˊ)
動物名。硬首魚綱�目。體長,側扁。頭大,具硬棘,有毒性。背鰭、胸鰭鰭條常延長如絲狀。生殖多為卵胎生,一次可生產千條以上的幼苗。為分布在溫帶和熱帶近海海域的肉食性魚類,種類很多。
(ㄙㄠ)
原是「鱢」的異體字,是腥臭的意思。不過,這裡我認為電子字典該頁所列的《正字通》的解釋比較合適:「俗以為䱗鰷之䱗」。「䱗」(ㄘㄢ),白鰷別名。所以,上述的魚可能應該唸成「黃金ㄘㄢ」、「牛港ㄘㄢ」,而且最好寫成「䱗」。
(ㄏㄨㄥ)
動物名。體扁平,略呈圓形或斜方形。尾細長,呈鞭狀,具尾刺,有毒。牙細小,尾鰭退化。棲息近海底層,主食無脊動物和小魚。分布在我國沿海。

印刷版的自由時報附有一張波口鱟頭鱝的圖片,但網路版的沒有。為了讓大家看看這些奇魚長得是什麼樣子,本想用網路查。只找到關於波口鱟頭鱝的圖片,是農委會漁業署出版品的《漁業推廣》第144期 (87.9)的第 33 張插圖。令人遺憾的是,中央研究院的「台灣魚類資料庫」似乎當機,一直有「找不到 SQL server」的問題。不管如何,看那圖片,就覺得它真的是很珍奇的魚。希望以後有機會能認識其他的魚。

在瀏覽教育部的電子字典時,發現「」部首的字好多。不記得在哪裡讀過,一個文化的膚淺或複雜,全看它與顏色有關的語彙有多少。中文古文裡與顏色有關的字的確有不少,如赭等「」部的許多字,是各種紅色;如靘等「」部的許多字,是各種青色。現代中文只能用簡單的字彙描述顏色,不知是大家的文化變得膚淺了,還是現代科技產生了太多種顏色,讓人們詞窮了?看看印刷廠的色卡、油漆的顏色、衣服、汽車的型錄⋯就有這樣子的體會。回到「魚」部首的字這個話題,字有這麼多,不知我們的祖先是不是很愛給魚取名字,還是對魚觀察入微呢?也許是很愛吃魚吧。

[update]: (6/29/2005) 中央研究院的「台灣魚類資料庫」恢復正常後,找到了這些魚的資料:波口鱟頭鱝龍紋吉他鱝鮋科鰺科牛港鰺蝙蝠魚 1蝙蝠魚 2蝙蝠魚 3龍膽石斑
K. T. Shao. Editor. 2005. Taiwan Fish Datebase. WWW Web electronic publication. http://fishdb.sinica.edu.tw, version (05/2005).
資料真是齊全啊!

Monday, June 13, 2005

iPodder 程式怎麼用?

雖然 iPodder 程式不複雜,但對第一次接觸 Podcast 的人來說,可能還是覺得在迷宮裡摸索。另外,雖然 Apple 將在近期推出有 iPodder 功能的 iTunes 新版程式,相信也會更容易使用;不過,那還是未來式,對於現在就想要嘗試收聽 podcast 的人來說,可能等不及了。所以,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簡單的介紹使用 iPodder 收聽 podcast。

首先,到 iPodder 官方網站 下載適合你的系統平台的版本。底下的介紹是以 Mac OS X 的版本的顯示視窗為範例,相信其他版本的應是大同小異。

安裝好了之後,執行它。首先會出現如下的畫面

first_window

在訂閱、下載任何節目之前,先檢查一些偏好設定。在選單 File : Preferences 之下,確定「播放程式 Player」選了你想用的 itunes 或 Windows Media player

pref_player
以及「網路設定 Network」裡的 proxy server 的設定。如果你要在學校、公司內的網路環境使用,大概就需要作此設定。如果不清楚的話,可以參考電腦整個系統的網路設定。(在 Mac OS X 裡,請到 Apple : System Preferences : Network 選單)
pref_network

把以上做好的偏好設定存好後,回到「訂閱清單 subscription」的畫面。單擊第一個節目「Adam Curry Test Channel」、圈選它後,可以在視窗的下半幅看到該節目只有一集,該集名稱的前面也有打勾。表示待會進行「同步 sync」時,會將之下載。這是一個只有 0.6 MB 的短歡迎詞。如果你能成功的聽到它,就表示一切沒問題,可以去收聽下載比較長的節目。

hello
請按下圖中用紅線標記的「同步 sync」按鈕,下載這個短歡迎詞
first_sync

如果一切沒有問題,在播放程式 itunes 或 Windows Media Player 裡看到短歡迎詞的 mp3 檔案,也能將之播放,那麼你就可以開始訂閱喜歡的節目。訂閱的方式有兩種,

  1. 你在網頁上看到他們有 podcast 的節目可以訂閱,在 XML 或 RSS 的圖像上抄下 (copy) 訂閱網址。比如說,美國波士頓公共電台 WGBH 的小品故事 Morning Stories。請按下圖中用紅線標記的「加入節目 add feeds」按鈕
    add_feed_by_hand
    然後把 copy 的住址貼入 URL 欄裡
    add_feed_paste_rss
  2. 另一個訂閱節目的方式是使用 iPodder 程式裡的節目清單 Podcast Directory,如下圖所示
    directory_tab
    這裡有好幾個節目清單,第一個「iPodder.org Podcast central」應該是包含最多的,但也有點難找。在這裡,以「Podcast Alley Top 50」為例,假如你想要訂閱這清單裡的「this WEEK in TECH」這個節目,用滑鼠指標點選它後,按視窗裡的「加入 Add」的按鈕,就可以把它的住址抄下,作訂閱的手續。
    add_feed_by_dir
加入後,iPodder 上網查詢,列出了該節目可供下載的集目。通常,剛開始使用時,iPodder 會體貼的只勾選最近的一集讓你嚐鮮。如果你想要下載更多集,可以自己給它們打勾。
after_adding
然後,如同前面描述下載歡迎詞的過程,請按「同步 sync」的按鈕來啟動下載的動作。當播放程式裡裝了這些新的節目後,下次你把 iPod 或其他品牌的 mp3 隨身聽連上電腦時,隨身聽就會有這些新節目了。

當你訂閱了節目後,你可以不定期的執行 iPodder 來「同步 sync」你的節目下載。或設定 iPodder 自動定時上網更新節目,請按圖中圈選的時程按鈕

schedule_button
然後,依據個人的需要而設定何時上網更新,如圖
scheduler
不過,要讓 iPodder 程式自動上網更新,則不要結束 iPodder 的執行,而要讓它留在系統中繼續運作。

iPodder 程式下載的節目,除了裝入 itunes 或 Windows Media Player 的音樂庫 (library) 以外,iPodder 自己會留一份。 在累積一段時日後,這些節目的 mp3 或 AAC 檔案佔據硬碟的空間就很可觀了。iPodder 程式可以幫你清理這些檔案。請看下圖

clean_up
選擇「清理 Cleanup」的畫面後,選擇想清理的節目,選擇是否要同時清理 iTunes 等播放程式的 library。我個人是只讓 iPodder 程式清理它自己留的那部份,library 的部分我是由 iTunes 等播放程式來管理。這些檔案被清掉的話,不會被當成沒下載過而又再下載一次,這點請放心。節目集是否曾經下載是由另外的檔案名冊在管理,這裡的清理動作不會影響。

以上就是簡單的介紹。希望能有所幫助。

Tuesday, June 07, 2005

鯨鯊平安到美國了!

關於先前提到的鯨鯊坐飛機的新聞,Google 搜尋結果看樣子沒有壞消息,UPS 也發布新聞稿報導此一創紀錄的空運事件,應該是平安到美國喬治亞州了。

在 Google 搜尋結果之中,發現台灣政府的英文網頁 1, 2,也有取自《自由時報》的報導。大部份美國的報導都是引用 UPS 的新聞稿,台灣政府的英文網頁提供了鯨鯊出發前的故事。算是提供了不同角度的報導。

Apple WWDC 2005 紀事

之前提到 Apple 決定要擁抱 podcasting。今天 (美國時間 6/6/2005) Apple 總裁 Steve Jobs 正式在 WWDC 2005 (World Wide Developer Converence) 裡的開場演講 (中文文字轉播) 向大家宣布此消息。大家可以看演講實況錄影,在大約 7 分鐘處。在影片裡,釐清了先前華爾街紀事報研討會的一些二手報導:

  • iTunes 程式將扮演 iPodder 程式的角色,可以讓使用者訂閱想聽的 podcast 節目,Apple 也會整理一份節目目錄;
  • 並沒有如我原先猜想的,有所謂的特別的歌曲授權型態可以讓製作 podcast 的人購買,放入節目裡,順便讓聽眾購買;
  • Apple 的 iTunes Music Store 會自己製作類似新歌介紹的 podcast。就是這個 podcast 節目,可以讓聽眾覺得喜歡的話,可以透過簡單的 iTunes 程式的介面操作,購買該音樂歌曲。算是促銷音樂的一種手法。
很可惜,Apple 沒有像 amazon.com 那樣開放這種促銷法給大家,也沒有辦法讓獨立樂團、小樂團搭這便車,宣傳他們的音樂。所以,這些樂團還是要靠自己的 podcast 節目,或一些介紹樂團的節目,來宣傳促銷了。

至於,更大的震撼彈,但與 podcast 沒有關係的,是 Steve Jobs 宣布 Macintosh 將進行第三次的蛻變 (在大約 24 分鐘處):

  1. 1994-1996: 68000 → PowerPC
  2. 2001-2003: Mac OS 9 (classics) → Mac OS X
  3. 2006-2007: PowerPC → INTEL Pentium
雖然一兩年後的新 Mac 將開始使用 INTEL CPU 晶片,新 Mac 主機仍是 Apple 一手包辦的設計,但不意味著 Mac OS X 自此可以在一般 PC 上執行。所以,要想享有 Mac OS X 的簡單、安全的使用經驗的話,仍要向 Apple 購買 Mac。

Steve Jobs 在 keynote 裡沒有提到新的 INTEL 架構的 Mac 主機有否像 PowerPC G4/G5 的 Alti-Vec 向量加速器的對應的技術可用。 不知熟悉 INTEL CPU 的網友可否解惑,在 INTEL CPU 世界裡,有沒有類似的技術?Jack C 網友提到 SSE 4,那是什麼呢? 如果新的主機架構沒有替代方案,那麼是不是意味著理工方面的數值計算效能會暫時退步,直到 INTEL CPU 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呢?

MacIntoush 網站 6/6 的文章中有看到關於 Alti-Vec 的未來:(它從 Apple 的 Universal Binary Proramming Guidelines [universal_binary.pdf] 挖出來的,關於 Rosetta 技術的一些細節)

[.....] Rosetta is designed to translate currently shipping applications that run on a PowerPC with a G3 processor and that are built for Mac OS X. Rosetta does not run the following: Applications built for Mac OS 8 or 9 Code written specifically for AltiVec Code that inserts preferences in the System Preferences pane Applications that require a G4 or G5 processor Applications that depend on one or more kernel extensions Kernel extensions Bundled Java applications [.....]
從這裡,我推想,在一開始的 INTEL Mac,是無法執行含有 Alti-Vec 程式碼的應用程式。這意味著,Alti-Vec 已變成孤兒了。

Alti-Vec 向量加速器本來就是 PowerPC G4/G5 的獨門武器,當初 Apple 向 Wintel 陣營嗆聲的靠山。看來 INTEL 並沒有相對應的技術,Apple 只好在 Rosetta 的說明文件中這樣子說明。這就像當年 Apple 由 68k CPU 轉換成 PowerPC 時,所用的 68k 模擬器也不支援那些需要數學處理器 FPU 的程式。

未來只能靠 INTEL Pentium 的蠻力來得到好的計算效能了。

另外,注意到第一類 Rosseta 不支援的程式類別:Applications built for Mac OS 8 or 9。這似乎意味著那些本來需要在 Classics 環境執行的老程式,將無法在 INTEL Mac 上重見天日。

Friday, June 03, 2005

UPS 運送鯨鯊

這兩天在自由時報 (6/2, 6/3) 讀到這個消息:美國喬治亞州水族館 (Georgia Aquarium) 向台灣買了兩隻鯨鯊 (whale shark),於昨天 6/2/2005 啟程以飛機空運飛向美國,途經安克拉治,最後將抵達喬治亞州亞特蘭大。抵達後要經過檢疫等觀察手續,預計要 60 小時以後才能到水族館。

UPS 貨運專機運送,途中不餵食,減低它們的新陳代謝。

希望它們能平安到達。

Saturday, May 28, 2005

Podcast 導覽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從 Dave Winer 的 Scripting News 看到這則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 的新聞: Marymount Manhattan College 的傳播學系的教授 David Gilbert 帶領他的學生們錄製了非官方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導覽 podcast—Art Mobs

除了帶給聽眾較生動活潑的藝術品導覽以外,Gilbert 教授的主要目的是

[.....] try to teach his students to stop being passive information consumers—whether through television, radio or an official audio guide—and to take more control [.....]

對此,博物館方未加以評論,也不打算對 iPod 等 mp3 players 帶入館內加以管制。

前幾天讀到 Schee.info 在剖析 podcast 的各種可能性,現在又多一種了。在阿修部落格也看到一個以 FLASH server 製作 podcast 的新奇構想。 Podcast 的應用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全看各位的想像力能飛到何處!

Wednesday, May 25, 2005

Podcast, Apple, ICRT

這兩天在 Podcast 世界的一個震撼彈新聞是,Apple 的總裁 Steve Jobs 在華爾街紀事報 (Wall Street Journal) 舉辦的 D3: All Things Digital 研討會中表示將在兩個月內發表的下一版 iTunes 4.9 會有接收 Podcast 節目的功能;同時,也將推出輔助製作 Podcast 節目的工具程式。這裡 Salon 的 Scott Rosenberg 有一些深入的描述。中文的 Mac 網站 oikos老地方冰果室也以中文率先報導此一新聞。RSS 之父 Dave Winer 則在這裡收集各種相關情報。

Scott Rosenberg 在文中提到,Steve Jobs 播放了 Adam Curry 的 Daily Source Code,Adam 在節目中有好幾次抱怨他的 PowerBook G4 在以拼裝的工具程式錄製 Podcast 的時候當機好幾次,害他要重錄他的節目;Steve Jobs 在播放這一段抱怨時,站在旁邊微笑。根據我個人這幾年對 Steve Jobs 1997 年回到 Apple 後的觀察,那個微笑代表的是他有個非常棒的 solution! 我已經忍耐不了兩個月了,快給我們吧。

據說,在 Window 系統的 iTunes 目前早有個 plug-in 套件 (在這裡) 讓使用者下載 Podcast 節目,不需透過 iPodder 程式。我想,新版的 iTunes 應該也是像這樣整合 iPodder 程式的功能。他提到大家可以把自己製作的 Podcast 上傳給 Apple 的 iTunes Music Store 讓其他人下載。這意味著 iTunes Music Store 將有個分區類似於 iPodder.org 的節目目錄功能,登錄著大家的 Podcast 節目。不過, 真正令人興奮的是,iTunes Music Store 將讓 Podcast 的聽眾能夠購買節目裡提到的音樂。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在猜,使用者在製作 Podcast 節目時,可以在 iTunes Music Store 裡買特別授權的歌曲放入節目中,做為節目的一部份;所製作出來的節目檔案,可能含有這些歌曲的資料;為了保護版權,所製作出來的節目檔,很可能是符合 iPod 版權控管的 AAC 檔案格式。這些節目,如果有幫忙賣出歌曲的話,甚至可能可以抽成,像 amazon.com 的聯盟網友那樣。這如果是真的話,可以解決製作 Podcast 節目的一些問題。比如說,我想要在我的節目裡回憶高中時在收音機裡聽到的 Madana 的 material girl,基於版權的限制,我是不能把這歌曲放入我的節目裡;但是,沒有這歌曲在我的節目,整個回憶的就不對味了。這個版權問題,一直困擾著 Podcast 世界。這也就是為什麼 Pod-safe music (不受版權干涉的獨立樂團的試聽帶) 在 Podcast 節目流行的原因之一。

那這與 ICRT 有什麼關係呢?其實美國的商業電台嘗試以 Podcast 形式釋放節目並不多見,目前似乎僅有這些,其中最早的是西雅圖的 KOMO 1010。比較熱衷於 Podcast 的反而是美國的公共電台 NPR,以及英國的 BBC。基於商業廣告的考量,商業台願不願意擁抱 Podcast,我們無法苛求,只能期盼。不過,台灣的英語電台 ICRT, 我印象中常常是最先引進新科技、技術的電台,例如它很早就開始在網路上做 streaming 的播放。另外,ICRT 有個公益節目,在不涉及商業利益衝突、版權限制下,能夠以 Podcast 的形式釋放的機會非常的高,那就是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製作的客家話學習短篇。這個英語學客家話的節目,真的很不錯。我的客家朋友的小孩本來不會說客家話的,在該節目的薰陶下,已經主動向我的朋友要求想學更多呢!我自己是客家人,也常在收聽之餘,比較自己的與主持人的腔調的異同。目前在網路上所能夠收聽的 Podcast 節目,幾乎都是英語的,中文的節目,幾乎沒有。如果能把與 ICRT 合作的英語學客家話的節目以 Podcast 的方式在網路上釋放,不僅馬上就有「中文」的節目 (客家話也算吧),其英語的介紹,也很適合打入以英語為主的 Podcast 世界裡,而且,馬上讓台灣的能見度在新興的 Podcast 世界裡,佔有一席。當然,私底下我是希望透過這個媒介讓更多人認識客家話 Hakka,以及更多人認識 Podcast!

Wednesday, May 04, 2005

像巧克力般的「Next Blog」⋯

這個 blogger 工具生成的 blog 右上角有個連結叫「Next Blog」,我原先以為那會連到照字母順序、Q3Q 的下一個、在 blogspot 寄居的 blog。我沒有連出去看過。

今天,收到一則留言,是另一位 blogspot 上的陌生人,Bottle.net。他 / 她說按了「Next Blog」後,意外的發現了我這個 blog;而且同是台灣的子民!我想我能體會那種驚喜。原來,這是隨機抽選的。能夠在這樣子的機緣裡,做為他的 blog 的短暫鄰居,實在是值得寫下來。

就像 Forest Gump 的媽媽常說的:「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台灣也有人在做 podcast

orbis 的 blog 中,讀到了台灣也有人在做 podcast。是SCHEE.INFO 數位阿拉耶識。很興奮。從 3/16/2005 就開始,已經累積有 16 個了。待回家後把它用 iPodder 程式訂閱。

也注意到 SCHEE 也有在訂閱收聽美國公共電台的 Tech NationPodcast。遇到有同樣喜好的人,就覺得很興奮。

Tuesday, May 03, 2005

新奇的幼兒自行車

這兩天看到一則關於母校 Purdue 大學與台灣的新聞:美國 Purdue 大學工業設計的師生三人組所設計的幼兒自行車 SHIFT,獲得由台灣主辦的第九屆全球自行車設計比賽的金牌獎;Purdue 大學的公關新聞網站也登了詳細的報導。底下是此新設計的自行車概念圖

SHIFT concept

小朋友在學騎車時,一開始是在後輪裝兩個小輔助後輪來防止傾倒;待熟悉上下車、踏板、把手、煞車的操作後,會開始把輔助輪拆掉,由父母或兄姊在後面扶持,讓小朋友熟悉平衡感。此時,小朋友卻最擔心後面的「安全的手」什麼時候會放掉,頻頻往後看,而無法專心體會平衡感。在這個最重要的階段,輔助小輪並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這輛名叫 SHIFT 的自行車,傾斜的兩個後輪乍看之下好像是輪軸撞歪了似的。但這是故意設計成這樣的。輪軸裡的彈簧與皮帶會隨時讓這兩個後輪觸地的兩點比上面寬,縱使輪子在轉動時也是這樣。這種模式就像是一輛三輪車。真正神奇巧妙的機關是,當車速變快時,後輪傾斜的角度會移形換位 (SHIFT),換成兩輪平行,然後後輪觸地的兩點變成一點,變成上寬下窄的模樣,這時,就像一輛正常的自行車。這變換是自動的,所以小朋友不需要扶持,就可以練習騎車,專心體會平衡感。當車速慢下來時,後輪又會恢復為三輪車的模式,不會跌倒。下圖顯示了後輪的變換,從左到右分別是慢車速到快車速

SHIFT modes

這樣子的設計,實在是太有人性了。設計者之一,Scott S. Shim 教授就說,設計的過程就是以他的四歲兒子的需要來考慮的。真是一位好爸爸。也難怪,這樣子的自行車設計一經美聯社披露後,馬上就引起各地家長的詢問,想知道何時可以買到它。據報導,設計者正在申請專利,也有韓國與台灣的自行車廠與他們洽談生產事宜。

以上圖片經 Purdue 大學公關新聞網站同意在此使用。The pictures shown above are courtesy of Purdue News Service.

Monday, May 02, 2005

Happy Birthday, Dave Winer!

Happy Birthday, Dave Winer!
大衛.外訥,祝你五十大壽 順心快樂!

Dave Winer 的 Scripting News,算是少數歷史悠久的 blog;我從它還是電子報版時就開始看了,這一路看過來,算是見證了 blog 的興起。他對網際網路的應用,有獨到的見解,不隨波逐流,這是我愛看他的 blog 的原因。他發展出了 XML-RPC 以及 RSS;前者是微軟 SOAP、.Net 的基礎,後者是讓讀者能夠閱讀 (訂閱) 數量龐大的 blogs 的重要機制,也是近日 Podcast 能夠普及的重要因素。雖然他是學數學、以寫電腦程式為生的 geek,但是他有深刻的人文關懷與一顆赤子之心。當年他寫了一篇《給子女的誓詞》,我深受感動,還把它做為我給我兒子、女兒的約定哩。他寫道

A set of vows, from parent to child:

I promise to love, honor and respect you. To protect you from harm, to feed you well. To teach you to live in this world, to the best of my ability. To always speak the truth, directly, the whol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

I promise to listen to you. I acknowledge that you're a separate being from me who the universe has trusted me to care for. I didn't create you any more than you created me.

I forgive you now, and always, unconditionally.

You are my son. You are not me, you are not my mother or father, you are not who I think you are. I expect to be surprised!

I celebrate your existence every day of my life, with my entire being.

他在五十歲生日前夕,立下了一個小小的願望,希望祝賀的卡片、e-mail,用 blog 來發表,好讓他滿足登上 Technorati list 排行榜的慾望。所以,我也就順從他的要求,特立此誌。

並以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贈與 Dave Winer。

P.S. You can use AltaVista Babel Fish Translation service (Chinese-traditional to your language) to translate this article, in case Chinese is not your language.

Wednesday, April 27, 2005

什麼是 Podcast?

在通勤的車上我都不再聽 iPod 上放的歌了,而是聽自動下載到 iPod 的 Podcast。就好像聽廣播節目一樣,永遠都不會聽到重複的。更好的是,節目內容五花八門,就像「blog 部落格」一樣,表現出每個作者的多元文化。(這裡,有 Jedi 寫的「妳不能不知道的部落格」)。

由於目前絕大部份的 podcast 節目都是以英語發音,我還可以練習英語聽力與吸收新知。IT conversations 有很多在美國舉行的資訊科技 (IT) 的研討會的演講錄音,或與各科技行業的人的訪問 (美國公共廣播 NPR 的 Tech Nation 節目)。免費的。如果你聽膩了 ICRT 廣播,或者覺得「空中英語教室」內容無趣,可以改聽這個。它有 mp3 以及 aac 兩種格式;後者在 iPod 上可以記住你停下來的時間點,很適合分多次聽。上次聽到 Apple 之父 Steve Wozniak 在 gnomedex 的演講, 真的很崇拜他的風趣幽默,以及他對電子電路的狂熱,所以 Apple I、Apple ][ 會出自他的雙手,並不令人意外。

你可以一個一個把想聽的節目下載 (適合過期的、某特定的節目,如前述的 Steve Wozniak 演講);或者,用接收 podcast 的方式以該網站的 rss (通常藏在橘紅色的圖像 XML 或 RSS 裡),以 iPodder 程式自動下載到 iTuens/iPod 裡 (適合隨時接收無特定、最新的節目)。

那麼,還有什麼節目呢?我用 iPodder 程式訂閱了 Adam Curry 的 Daily Source Code、美國波士頓公共電台 WGBH 的小品故事 Morning StoriesSci-Fi 電視台「星際爭霸戰」影集製作人所錄製的每一集影集的製作過程的評論、前述的 IT conversations、RSS 之父 Dave Winer 的 Morning Coffee Notes、以及介紹音樂的 speechless 與 the roadhouse。

我最近發現的音樂 podcast: speechless 與 the roadhouse。speechless 是以 instrumental music 為主題,從 new age、rock、到現代音樂,凡是沒有歌詞的,都在他的涵蓋範圍。在第二集裡,有首鋼琴、bass、管風琴合奏的 Game Day,作曲者是 Jon Schmidt,描述橄欖球比賽的力、爛泥、與榮耀。非常精彩。可以直接下載各集的 mp3 檔案,各集的 bit torrent 種子檔,或以 iPodder 程式訂閱該網站的 rss 作自動下載。如果你喜歡 blues 的話,可以訂閱 the roadhouse。

還有更多的節目,可以到 www.ipodder.org 那裡的節目分類目錄裡找;或者,直接在 iPodder 程式裡直接瀏覽目錄,把想聽的節目訂閱下來。如果你讀到網頁或聽到 podcast 在介紹新的節目,也可以把它的 rss 網址拷貝下來,叫 iPodder 程式幫你訂閱。

從收聽者的觀點,podcast 就好像錄下來的廣播節目,放在 mp3 播放器上聽。這似乎不是什麼技術上的大突破。不過,podcast 讓收聽者自己決定什麼時候、什麼場合、什麼音響裝置、一口氣或分段聽來收聽,顛覆了傳統的收音機、網路的電台 streaming 的收聽行為。從出版者的觀點,你想要有個發聲管道,不再需要冒犯法的險蓋個地下電台,或架個 streaming server 做網路電台伺服器;只要把製作的 mp3 檔案,放在網站上,再配上 rss 的宣告,收聽者就可以自動下載了。如果你的伺服器的網路頻寬不夠大、可能無法應付許多的收聽者的下載的話,可以配合 bit torrent 的技術,在網站上放種子檔,讓大家幫你分攤下載的頻寬。

從 Daily source code 以及 speechless 這兩個節目,我體驗到 podcast 會是樂團宣傳作品、釋出試聽帶的重要管道。同樣是把訪問錄音、試聽帶的 mp3 檔案放在你的網站上,但是 podcast 的出版者 (樂團) 另外會放一個 rss 的檔案,內容記載有個新的 mp3 檔釋出了。當樂團的 fans 的 iPodder 程式定期掃描所訂閱的這個 rss 檔而發現有新的 mp3 檔可以下載的消息,就會自動的下載到 iTunes 或 MediaPlayer, 然後自動裝進 iPod 或其他的 mp3 player。fans 就可以聽到這個 mp3 了。

如何自己製作 podcast 呢?最簡單的,用可以錄音的隨身碟、錄音筆。如果要在電腦上錄音,還要用網路電話 skype 與遠方的「特別來賓」交談、訪問,那麼,www.engadget.com 網站有教學文章

那如何在我的網頁加上有 podcast 功能的 rss 呢?如果你的網頁本來沒有 rss 功能,最好參考你的網頁 (部落格) 生成工具的說明書,把它打開。目前幾乎所有的 blogging 工具都可以產生 rss,只不過不會 podcast 而已。所以,借用 feed burner 的免費服務,幫你把你的陽春 rss 加入 podcast 功能。

當然,更希望有人發行中文的 podcast!

[update 7/18/2005]: oikos 改版之前的文章終於又可以上線了。所以,在此留個紀錄:本文的雛形是我在 Oct. 7, 2004 登在 oikos 的這篇文章《有趣的 podcasting》。從 2004 年 8 月開始有 iPodder 的雛形程式,到現在不到一年,podcast 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到處都有,發展的速度真是非常的快。

Friday, March 18, 2005

有沒有人用過微軟的「光學食指鯊」軌跡球?

之前由於手腕酸痛,開始改用軌跡球。情況改善很多,但是一直沒有找到最合適好用的。

在台灣之前只看到過羅技、微軟「光學拇指鯊」軌跡球MacAlly 的產品。選擇不多。之前在 oikos 舊版的討論區結論也是這樣,軌跡球的使用人口不多,市場不大,貨品的選擇不多。據說最好用的 Kensington Orbit trackball, Kensington Expert Trackball 台灣沒得買。

我自己有羅技的木星軌跡球 Marble® Mouse 火星軌跡球 TrackMan Wheel。前者的優點是軌跡球在中間,可以用食指或中指操作,可惜沒有捲頁滾輪;後者有捲頁滾輪,但是軌跡球必須用拇指操作,對拇指不太好。我心目中理想的應該是軌跡球在中間,又有捲頁滾輪,但不想要無線的 (不然羅技的無限水星 Cordless Optical TrackMan® 倒是符合前兩項條件)

今天看到微軟這個「光學食指鯊」軌跡球,似乎正是我要的。不知有沒有人用過,可以分享經驗一下嗎?

Sunday, March 13, 2005

很環保的抽風扇

之前在美國,曾看到有些民宅屋頂上裝了風力抽風扇 (turbine roof vent)。長得像一個球形的仙人掌,微風時也轉呀轉的。這裡有圖例 1, 2

回到台灣後,吃了一驚。幾年不見,這抽風扇像雨後春筍般到處都有:廠房屋頂、路邊違章建築小吃店的屋頂、甚至連路口交通號誌控制箱都有。這麼受歡迎的程度大概說明了此風扇免吃電又有些效果吧。

幾個星期前,我在 Homebox 店裡看到給一般升斗小民使用的抽風扇,是用來裝在抽油煙機的排風口的。如此圖。是台中縣一家叫「金太源」的公司的產品

我家是一幢七樓公寓的一樓,抽油煙機的排風口在朝北面的牆上。冬天常常都會有冷颼颼的風倒灌進來,雖然排風口是朝下彎的。廚房在沒有煮東西時還蠻冷的。看到有這樣結合環保 (用風力)、可以把原先害人的北風轉成幫我抽氣的動力、又免除冷風倒灌的一舉數得的新奇裝置,當下就買回來了。

不過,到現在我還沒把它給裝上。一方面這陣子天氣真的不適合做戶外 DIY;另一方面,我發現我需要額外的東西才能完成這個 project。這個「小金剛排油煙機加速器」本身是配合 4 吋口徑的管線,它所附的 L 型彎管可以套用在 4 吋以及 5.25 吋口徑的管線;偏偏我家的排油煙機排風管是 6 吋口徑的。找了 Homebox 以及 B&Q,都沒有配異口徑的轉接頭。我想,該試試傳統水電行了。

縱然今年春天來臨前可能沒辦法把它給裝上 (讓它發揮擋北風的功能),也許永遠沒辦法把它給裝上,我還是很高興我有買到這樣子的新奇產品,縱使供在那裡擺好看的。只要是有用到一些科學原理的東西,我都蠻想擁有的。我的終極目標是做個有科學意涵的裝置藝術的家或花園。從某一角度來說,大概是像小叮噹科學遊樂園或台中科博館那樣。

嗯!繼續努力。

Thursday, March 10, 2005

無線防盜系統是玩具嗎?

我父母家最近剛翻修好,屬「山中別墅」型,雖非豪宅,但窗戶多,出入口多 (一樓前後就有三個出入口,二樓又有門與山腰相通),又沒加鐵窗。目前已先裝監視器數個。

本想找專業的中×保全來裝基本的防盜警報系統。不料房子管線已被分機系統線、網路線塞滿了,各個偵測器的連線非得使用明線不可。父親反對,只得作罷。

剛好看到無線防盜器的廣告,有門窗磁簧、玻璃破裂偵測、紅外線移動偵測,偵測器可隨需要再加買。除了各偵測器與主機是無線的以外,其撥號器在有狀況發生時還可以播事先設定的幾個號碼,還可以讓收到電話的親友、警察監聽現場,減少假警報的機會⋯

有看到這個牌子 EZ 智慧型無線防盜系統, 也看到美國 DIY 的 X10 系統。B&Q 以及 Homebox 賣場也有一些不同牌子的。

不知各位有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可以交流一下嗎?謝謝。

Tuesday, March 08, 2005

Hello World

在讀了好幾年的 blog 後,終於決定要試試自己來了。

一直沒有下定決心的原因是:

  1. 寫 blog 似乎是一個 commitment;不確定我能擔得起。
  2. 自己架站應該是最沒有 blog 系統選擇、資料轉移等問題的。不過,一直沒有時間學如何架站。
  3. 一直拿不定主意要以何種身份寫 blog;用真名?有隱私曝光的憂慮。用假名,就不能寫些會曝露真身份的一些事情。

台灣知名的 Mac 網站 www.oikos.com.tw 在農曆新年之後因改版,使得我在那裡寫的七百多篇各類文帖不再能直接取得,而要靠 Google 的 cache。讓我驚覺過去的「寄人籬下」會有「可能會失去自己的孩子」的危機感。所以,決定還是要有個自己的地方。越快越好。

之前在給 zonble 的藏文輸入法的文章留 comment 時,剛好有申請這個 blogger 系統的 id,就將就用了;暫時不要管自己架站的問題。既然 zonble 有在用,想必不會太糟吧。:-)

既然是做為 oikos 那裡的延伸,那麼,這 Q3Q 這個假名剛好湊合著用。

以上三點顧慮,也就突破了。

Blog world,我來了。